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此页面上的内 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首页
  • 研究新论/Viewpoint
  • 学术资讯/Academic News
  • 国际动态/Forthcoming
  • 汉学地图/Sinological Map
  • 专题/Special Issues
  • RSS订阅
  • 搜索

【黄卓越】后儒学之途:转向与谱系

  • 学者呼吁重视汉学著作转译问题
  • 葡萄牙第八届国际汉学论坛在莱里亚市举行...
  • 俄罗斯汉学家赠习近平习仲勋访苏照片...
  • CSAA Position, University of Otago
  • 王贞平:普林斯顿汉学家们的学术与人生...
更多

研究新论/Viewpoint

  • 【徐宝锋】余宝琳中国诗学研究的哲学路径和理论旨趣
    【徐宝锋】余宝
  • 【Juznic】 and Electricity for the Chinese Emperor
    【Juznic】 and
  • 【方维规】汉学家对汉语结构的早期思考
    【方维规】汉学
  • 【Wardega 】The Early Missionaries
    【Wardega 】Th
  • 【[美] 成中英】后现代语境中的儒家本体伦理学发展
    【[美] 成中英
  • 【Roger T. Ames】唐君毅和儒家民主观
    【Roger T. Ame
  • 【李春青】对儒学现代意义问题的反思
    【李春青】对儒
  • 【陈玮】清前期来华的葡萄牙使节
    【陈玮】清前期
  • 【张哲俊】吉川论友情诗始于曹魏
    【张哲俊】吉川
  • 海外汉学研究英文学术期刊一览
    海外汉学研究英
  • 【董同龢】高本汉《诗经注释》译序
  • 【铁安】现代数学理论在《红楼梦》硏究中的运用...
  • 【铁安】陈苌《戏题十绝句》告知了有关《石头记》的一...
  • 【铁安】铁说红楼:三答北大中文网管理员沈烱教授...
  • 【铁安】铁说红楼: 《红楼梦》的腰在何处?...
  • 【胡汉生】《金瓶梅》中的“西洋印”...
  • 【铁安】从“聋肿老僧”“聾鐘和尚”说开来...
  • 【任增强】论美国学界老庄美学研究的一个路向...
  • 【任增强】“媒、讹、化”与翟理斯《聊斋志异》英译...
  • [Marián Gálik]中国对但丁的接受及其影响...
  • 【吴琦幸】一生唯以学问重 老来渐于古史细...
  • 【铁安】看看谁在制造附骨之疽
  • 【铁安】破而不立的附骨之疽
  • 【铁安】《金陵十二钗》本事名册
  • 【陈国球】陈世骧「抒情传统」论述与中国文学研究...
  • 【李佳/曲景毅】宇文所安《剑桥中国文学史》的理念与...
  • 【吕文翠】谈王韬、成岛柳北的城市叙述与冶游书...
  • 【Lena Rydholm】重新思考中国文学概念与文学文体概念...
  • 【张万民】中西诗学的汇通与分歧:英语世界的比兴研究...
  • 【徐宝锋】余宝琳中国诗学研究的哲学路径和理论旨趣...
更多

学术资讯/Academic News

  • 宫泽真一演讲畏三卫在京生活
    宫泽真一演讲畏
  • 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
    第三届世界汉学
  • 寻求旗人之根: 西班牙华人作家张琴新著发布
    寻求旗人之根:
  • “多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思想”国际会议
    “多元视野下的
  • 学者呼吁重视汉学著作转译问题
  • 葡萄牙第八届国际汉学论坛在莱里亚市举行...
  • CSAA Position, University of Otago
  • 王贞平:普林斯顿汉学家们的学术与人生...
  • 王贞平:普林斯顿汉学家们的学术与人生...
  • 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坛...
  • 第18届世界中国哲学大会
  • 中外学者研讨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
更多

国际动态/Forthcoming

  • 俄罗斯汉学家赠习近平习仲勋访苏照片
    俄罗斯汉学家赠
  • 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开幕
    第三届世界汉学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Linguistics, Literature and Culture
    International
  • Humanities Conference 2010
    Humanities Con
  • 俄罗斯汉学家赠习近平习仲勋访苏照片...
  • 复旦中华文明国际研究中心成立
  • 乌兹别克斯坦第九届汉学研讨会
  • 意大利汉学家:“西方民众渴望更多地了解中国”...
  • 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在北京开幕
  • 中国启动“新汉学计划”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Schedule
  • [CSAA] Lecturer in Ancient Chinese History
更多

汉学地图/Sinological Map

  • JOURNALS PUBLISHING ON MODERN CHINESE CULTURE
    JOURNALS PUBLI
  • 双红堂文库全文影像资料库(日)
    双红堂文库全文
  • 汉籍善本全文影像资料库(日)
    汉籍善本全文影
  • 美国汉学界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文论机构掠影与分析
    美国汉学界研究
  • 日本的中国学学会
  • JOURNALS PUBLISHING ON MODERN CHINESE CULTURE
  • Relevant Electronic Resources for Chinese Classica...
  • Full-text Databases
  • Academic Institutions
  • 150 Sinology On-line Journals
  • Institutes and Professors of Sinology
  • Chinese text project
更多

汉学访谈/Interview

  • 【马小鹤】伊维德教授访问记
    【马小鹤】伊维
  • 他乡的文学:从德国读中国
    他乡的文学:从德
  • 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先生访谈录
    当代“新儒家”
  • 【盛韵】宇文所安谈文学史的写法
    【盛韵】宇文所
  • 【张隽隽 尚光一】当代青年学者与汉学家顾彬的对话...
  • 【马小鹤】伊维德教授访问记
  • 他乡的文学:从德国读中国
  • 田晓菲:对海外汉学的关注“太多”了...
  • 当代“新儒家”代表人物杜维明先生访谈录...
  • 尼山论坛组委会主席许嘉璐先生访谈录...
  • 【盛韵】宇文所安谈文学史的写法
  • 【李宗陶】换个口味品尝中国文学
                                            

更多滚动新闻

  • 宫泽真一教授演讲畏三卫早期在华活动... 
  • 西班牙华人作家张琴新著发布 
  • 冯铁教授《在拿波里的胡同里》出版... 
  • 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的史学著作《太平天国》中译... 
  • 黄卓越教授于11月18日在清华大学外语系做“‘文化... 

更多推荐专题

  • 儒学与后现代语境:中国与海外儒学与后现代语境:中国与海外...
    本专题主要针对儒学与后现代语境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 ...
  • 国际满学研究国际满学研究
    Gurun Siden Manju Tacin Sibkin发布国际满学研究最新成果。 ...
  • 欧洲早期来华传教士研究欧洲早期来华传教士研究...
    On the Early European Missionaries coming to China. ...
  • 多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思想多元视野下的中国文学思想...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 Literary Thought in ...
  • 中国典籍的海外传播中国典籍的海外传播
    本专题关注和海外的汉学研究相关的中国典籍的海外传播问题。 ...

更多学者剪影

包弼德(Peter Bol),男,1982年获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1985年起任哈佛大学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

 


1997-2002年任东亚语言文明系系主任及东亚国家资源中心主任,现任哈佛大学地理分析中心主任,以及国际中国历史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委员会主任、国际历史人物数据库项目主任。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出版著作多部和论文六十余篇。其主要著作中,1992年出版的《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已被译成中文版和韩文版。2008年发表的《历史上的理学》的中文版已有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包弼德通过对宋史的研究,揭示了宋代儒家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发生作用的特点,他提出的超越行政区划,重视宗教信仰、市场流通、家族以及婚姻三种“关系”构成的空间网络,使这种区域研究更吻合当时的实际社会。 对儒学从社会思想史的角度进行研究,是西方儒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包弼德的研究对于理解传统儒家社会和中国的现代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司格林(1931-2011),去世前曾任圣彼得堡大学东方语言系教授,是当代俄罗斯著名汉学家。
上个世纪20年代在北京交通大学预科部任俄语讲师,并携家眷来到北京。司格林1931年生于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时代,1947年回国。1989年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访华时,司格林任他的同声翻译,参加过戈尔巴乔夫与邓小平的会谈。司格林后来回到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执教,历经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撰就并出版了俄文版的学术专著《中国曲艺》。他与中国政界、文化界高层人士有广泛交往,是当前俄罗斯著名的“中国通”。司格林主要作品包括俄文版《中国曲艺》、译著《中国俗文学》和译著《老舍幽默诗文集》等。
钟鸣旦(Nicolas Standaert),荷兰莱顿大学汉学博士,巴黎塞弗尔中心哲学神学学士,辅仁大学神学硕士。比利时鲁汶大学汉学系系主任、教授,比利时皇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史的研究。著有 《杨廷筠:明末天主教儒者》、《可亲的天主:清初基督徒论“帝”谈“天”》、《本地化:谈福音与文化》、《文化相遇的方法论:以17世纪中欧文化自相遇为例》、《礼仪的交织:明末清初中欧文化交流中的丧葬礼》等。
石川忠久,(1932年4月9日~)日本国汉文教育学会会长;1989年起任斯文会理事长;1997年起任六朝学会会长等要职;2008年授瑞宝中级勋章;除了众多著述以外,在NHK播出的《汉诗系列》影响很大。。
石川的代表作有《汉诗的世界——用心体味》1975、大修馆书店;《汉诗之乐》1982、时事通信社;《陶渊明与那个时代》1994、研文出版社;《杜甫100选——读汉诗》(另有李白、苏东坡、白乐天、杜牧、陆游、王维、陶渊明等人100选系列,不再重复)1998、日本放送出版协会;《汉魏六朝的诗》2009、明治书院等。
艾兰(Sarah Allan),1945年生于美国,先后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和柏克莱分校学习中文,1974年获博士学位。1972年始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任教,1995年夏始任美国达特默思学院教授。
艾兰研究甲骨文,青铜器,竹简,在亚非学院长期教授中国古代哲学文献,对先秦的文献、考古、思想和文化颇多涉猎,她从哲学史出发而着重于哲学问题的探索。1997年8月,艾兰在北京道家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得知,在郭店楚简中有一部与今本《老子》很不一样的竹简本《老子》,而且郭店楚简很快将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因此艾兰开始筹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即“郭店《老子》学术讨论会”。1998年春,郭店楚简如期出版,研讨会于1998年5月22日至26日在达慕思大学举行。这是有关郭店楚简的第一个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海峡两岸、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比利时、加拿大的3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分别从考古学、历史学、古文字学、文献学、哲学以及宗教等角度对郭店楚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艾兰的想法是从不同国家的汉学研究领域的不同的学科,请来既有学问又熟悉出土材料的专家一起阅读这些在地下长眠二千余年的“新”文献,为将来的研究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会后艾兰主编了《<老子>国际研讨会纪要》,作为“古代中国研究专刊”在美国出版。此后,竹简也成为艾兰研究的一部分。艾兰多次来华参加文史、考古以及古文字学的会议,提出有创见的论文或作演讲。
 

更多点击排行

  • 3【Stephen Angle】当代儒家政治思想之...
  • 3澳大利亚“发现-迷失”艺术展开幕...
  • 3【George T. Sam Crane】后现代与儒学...
  • 3【张万民】中西诗学的汇通与分歧:英语世...
  • 2【[韩]成谨济】东北行随感
  • 1【高利克】冰心与《圣经》、冰心与泰戈...
  • 1【周阅】日本人战争认识中的日本儒学因...
  • 1【周阅】盐谷温的元曲研究
  • 1【周阅】严绍璗先生的东亚文学关系与日...
  • 1斯洛文尼亚艺术家王慧琴的个展在北京揭...

邮件订阅

E-mail:  

更多汉学问答

  • 打算转让“汉学.中国”的域名(找不到发的.. [汉学知识]
  • 顾彬对于中国文学的批评为啥那么来劲?.. [汉学知识]
  • 费正清研究中心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汉学知识]
  • 汉学可否包含藏学以及满学等其他民族研究.. [汉学知识]
  • 汉学是东方学的一个分支吗?.. [汉学知识]
  • 杜维明算是汉学家吗? [汉学知识]
  • 余宝琳的文化性格是什么? [汉学知识]
  • 东亚的汉学研究状况如何? [汉学知识]
  • 汉学和比较文学有何区别和联系?.. [汉学知识]
  • 什么是新文化史? [汉学知识]

更多友情链接

燕京学社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 中国孔子 confucius2000 中国孔子研究院 北师大文艺学中心 中国文学网 国学网 国学论坛 open acess jounrals internet sacred text 叶嘉莹
南财加拿大研究中心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预订 | 留言本

CopyRight 2006---2009  国际汉学研究/Institute for Sinological Studies of BLCU版权所有设为首页51.la 专业、免费、强健的访问统计


京ICP备10038607号 Sinological Studie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