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此页面上的内 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首页
  • 研究新论/Viewpoint
  • 学术资讯/Academic News
  • 国际动态/Forthcoming
  • 汉学地图/Sinological Map
  • 专题/Special Issues
  • RSS订阅
  • 搜索
首页学术资讯/Academic News国内资讯/Domestic

澳大利亚“发现-迷失”艺术展开幕

收藏本信息编号:232 发布时间:2011-11-06


2011年11月5日,作为澳大利亚和中国文化交流的想像澳大利亚项目之一的“发现-迷失”艺术展在北京奥沙画廊开幕。简.戴尔、王志远、珍妮特.劳伦斯、关伟、托尼.邦德、刘卓泉、安妮.格雷厄姆、黄旭、托尼.苏格特和吴达新等艺术家参展。
阴与阳不是对立的力量(二元对立),而是动态系统的一部分,是更大整体中互补的对立面。道家哲学通常不做好与坏的区分,也没有其他二分法的道德判断。结构、形式、条件和情况都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周而复始,潮起潮落,但无论是作为自然的要素或力量,还是从人力的干预的角度来看,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对立面之间始终涌动着相互作用的活力。
这次展览名为“发现-迷失”,它借鉴了艺术典藏管——19世纪的概念,是收藏具有异国情调的珍品的场所,与现代博物馆的理念大相径庭——的传统形式,以展列全球相关的各类问题。澳大利亚和中国的艺术家们从各自在这两个国家长短不同的生活经历中提炼精粹,追寻对象、材料和与其概念实践有关的思想,从生理、心理,社会和文化多个较多解读发现、失落与附意的要素。

展出的作品反映了现实,体现了历史——既是个人的,同时也是社会的、政治的,真实与想像的相互交织;美与丑的相互纠缠;真理和道德观念受到挑战,发现和迷失就是生活中的阴与阳。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当前共有0人发表了评论.
免费发布信息

推荐信息

  • 王贞平讲座:普林斯顿大学汉学家们的学术与人生...
  • 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坛...
  • 第五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 宫泽真一演讲畏三卫在京生活
  • 第三届汉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纪念卫三畏诞生200周年国际研讨会 ...
  • 海外汉学与中外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
  • 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
  • 寻求旗人之根: 西班牙华人作家张琴新著发布...
  • 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在京召开...

最新信息

  • 王贞平讲座:普林斯顿大学汉学家们的学术与人生...
  • 思想与方法:国际高端对话暨学术论坛...
  • 中外学者研讨汉代西域考古与汉文化...
  • 2013戏曲表演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
  • 第五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
  • 宫泽真一演讲畏三卫在京生活
  • 第三届汉学与东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 纪念卫三畏诞生200周年国际研讨会 ...
  • 海外汉学与中外文化交流国际研讨会...
  • 第三届世界汉学大会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预订 | 留言本

CopyRight 2006---2009  国际汉学研究/Institute for Sinological Studies of BLCU版权所有设为首页51.la 专业、免费、强健的访问统计


京ICP备10038607号 Sinological Studies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