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 退出登录

此页面上的内 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

  • 首页
  • 研究新论/Viewpoint
  • 学术资讯/Academic News
  • 国际动态/Forthcoming
  • 汉学地图/Sinological Map
  • 专题/Special Issues
  • RSS订阅
  • 搜索
首页学术资讯/Academic News国际资讯/International

第18届世界中国哲学大会

收藏本信息编号:303 发布时间:2012-11-28

1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Philosophy (ISCP)


摘要截稿日期: 2012-11-30
全文截稿日期: 2013-05-30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2013-01-15
参会报名截止日期: 2013-05-30
摘要截稿日期: 2012-11-30
全文截稿日期: 2013-05-30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2013-01-15
参会报名截止日期: 2013-05-30
摘要截稿日期: 2012-11-30
全文截稿日期: 2013-05-30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2013-01-15
参会报名截止日期: 2013-05-30
摘要截稿日期: 2012-11-30
全文截稿日期: 2013-05-30
论文录用通知日期: 2013-01-15
参会报名截止日期: 2013-05-30
     中国哲学传统的主要特征之一在于它不只是理论追求, 而更是践履的事业. 哲学被看作是 “生命的学问”; 而从事哲学活动则是实践自己所选择的生活方式并培育改变自身的心性. 中国哲学的中心问题是 “什么是道”? 道首先是人类正确生活之道. 这一哲学概念与当下盛行的大学的哲学 概念是不同的. 根据后者, 哲学是一理论学科, 哲学思辨与生命和生活并不直接相关.
  哲学作为 “生命的学问” 这一概念值得研究, 传承, 并作为哲学活动的一种不同形态予以复兴. 它与古希腊罗马哲学 中, 尤其在苏格拉底传统 中的 “哲学作为生活艺术” 这一理念相近. 苏格拉底的格言 “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 值得活的” 清楚地表明考察的对 象是 “生活”, 而不是 “知识” 或 “命题”. 犹太传统中亦具有文字与精神, 观念与生活不可分的特征. 在西方, 这样一种哲学概念在近代被边缘化了, 但在当代正经历某种程度的复兴.
  布法罗世界中国哲学 大会力图具体地, 深入地探讨 “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这一概念, 希冀深化对中国哲学性质的理解, 并从跨文化比较的视界贡献于当代哲学中 “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 这一概念的复兴.
大会的分主题包括(但不限于)下列题目:


  1)     中国哲学作为生命的 学问


  2)     哲学理论与哲学实践


  3)     对生活方式的论证: 形而上学, 美学与修辞


  4)     实践智慧


  5)     道德心理学


  6)     自我, 品格, 德性, 及其构成


  7)     幸福, 死亡与自杀


  8)     政治与生活方式


  9)     哲学疗法与精神实践


  10)   生活方式:  中国哲学与希腊哲学


  11)   生活方式:  中国哲学与犹太哲学


  12)   比较研究的方法论
联系方式:phi-philosophy@buffalo.edu   716-645-2444

[错误报告] [推荐]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当前共有0人发表了评论.
免费发布信息

推荐信息

  • 葡萄牙第八届国际汉学论坛在莱里亚市举行...
  • 第18届世界中国哲学大会
  • 沉痛悼念俄罗斯著名汉学家司格林教授...
  • 首届尼山电视论坛开讲

最新信息

  • 葡萄牙第八届国际汉学论坛在莱里亚市举行...
  • CSAA Position, University of Otago
  • 王贞平:普林斯顿汉学家们的学术与人生...
  • 第18届世界中国哲学大会
  • 荷兰中西文化文学国际交流研讨会召开...
  •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Everyday Life
  • Student Scholarships for ANU 2012
  • "Seeing China" Documentary Film Workshops
  • The Wellington Conference 2012
  • Professor in Hong Kong Studies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欢迎投稿 | 版权声明 | 网站地图 | 广告预订 | 留言本

CopyRight 2006---2009  国际汉学研究/Institute for Sinological Studies of BLCU版权所有设为首页51.la 专业、免费、强健的访问统计


京ICP备10038607号 Sinological Studies 2010